您好!欢迎来到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机械技术装备研发创新专题
  • 当前位置:首页  项目管理
  • 项目管理

    详细设计

    发布者:山东芳华发布时间:2019-02-20浏览次数:11

    主要方法

    为保证研究的科学性、规范性与实用性,本项目搜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,采取先关键零部件研究后整机研究、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,研究开发青贮玉米收割打捆裹膜一体机。

        1)调研分析。通过调研分析,对国内外现有青贮玉米收获机先进技术进行对比分析,明确存在问题,制定技术方案。

        2)关键技术研究与关键装置试制。根据前期调研结果,研究玉米籽粒破碎技术、秸秆破节揉丝技术、物料可控分层喂入技术、菌剂均匀喷施技术和打捆裹膜一体化技术,确定关键部件的相关技术参数并进行试制。

        3)重大装备试制与实地试验。通过对整机三维模型、工程图的设计与论证,获得本项目产品的设计方案,进行样机试制。将样机在试验基地进行连续作业120小时的实地试验,对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调试、改进完善。

        4)田间试验考核,对样机进行性能试验验证与检测考核。

    确定研制4JZS-2200型自走式青贮玉米收割打捆裹膜一体机样机2台,主要技术指标如下:

    配套动力:103 kW

    工作宽幅:2200mm

    生产率:3/h

    留茬高度:150mm

    玉米籽粒破碎率:90%

    秸秆丝化率:96%

    草捆重量:400kg

    草捆外形尺寸:φ1000mm×1000mm

    成捆率:99%

    包膜层数:3层。

     





        技术路线


     

    创新点

    (1) 改善饲料品质。创新提出一种青贮玉米籽粒破碎与秸秆破节揉丝系统,结合作业方法和破碎揉丝方案的优化设计,从生物力学、机械学等学科出发,研究提升破碎揉丝装置耐磨性和寿命、降低能耗与作业阻力的优化机理和设计方法。寻求结构参数和作业参数最优值,为整机设计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。

    (2) 提升作业质量、作业效率。创新设计存料、下料、布料一体装置,粉碎揉丝后的青贮玉米呈一定厚度的层状进入打捆装置,喂料厚度、速度可调,协同菌剂喷施,达到最佳营养配比;研究打捆裹膜一体化技术,实现不停歇打捆与裹膜作业,减少人工,降低成本,提高效率;研究整机关键部件振动特性和整机可靠性,降振减噪,优化机具性能。

    (3) 集成玉米籽粒破碎技术、秸秆破节揉丝技术、物料可控分层喂入技术、菌剂均匀喷施技术和打捆裹膜一体化技术,创新开发青贮玉米打捆裹膜一体机,实现青贮玉米收获到饲料化处理利用一体化作业,提高秸秆饲料化加工效率、简化处理工序。

        项目实施单位的组成与各自承担的任务和责任

    项目承担单位:山东芳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项目总体安排、组织实施、制定技术方案、关键零部件试制、样机试制和试验工作。

    项目协作单位: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负责整机设计、关键零部件设计,指导样机试制工作;负责玉米籽粒破碎技术、秸秆破节揉丝技术、打捆裹膜一体化技术研究。

    项目协作单位: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负责整机集成优化,指导样机试验工作;负责物料可控分层喂入技术、菌剂均匀喷施技术研究。

    项目协作单位:山东交通学院负责作业过程监控技术研究,样机振动及可靠性测试工作,指导整机优化工作。

        项目管理形式和配套管理制度

        1)建立有效的管理、沟通和协调机制,形成较完善的项目管理体系。

    采用“项目管理”的方法,制定较完善的项目实施方案、路线及目标考核要求,并通过不断检查和督促落实,以确保项目任务全面完成。

    建立项目协作联合机制,按关键科学、技术问题制定实施方案,加强项目参与单位沟通协调,实现项目团队内资源设施及技术共享。

    项目团队涉及省内外多个单位,空间距离较远,为了项目研究经费用于最关键研究工作中,项目实施过程中应用互联网先进技术手段,建立视频、音频等方式的沟通渠道,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的沟通及进度监督和落实。

    2)建立联合攻关模式。

    项目团队采用产、学、研合作,集成各单位技术优势的主体作用,形成行之有效的科技攻关模式。典型产品研制以企业为主,学校、院所参加,形成以企业为主体、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实力;共性技术研究以大学和科研院所为主,联合企业参加,发挥学校、研究院所实验条件、人才、理论研究的科技优势,形成产、学、研联合攻关模式,使高新技术与产品能及时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。

    3)创新组织管理模式。

    由项目承担单位全面负责项目组织实施、协调和日常管理工作,实行项目负责人领导下的项目管理机制,成立以项目负责人为首的专家组,负责项目进展和工作质量监督,并组织协调解决重大问题,由各项目协作单位负责本单位攻关队伍组建和资源的调配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,明确设计、试制、试验各环节的任务和目标,加强管理、监督和检查,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,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。

    4)加强技术装备的管控机制。

    项目实施过程中,以理论分析的方法论证方案的科学性,结合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手段论证技术方案的可行性。重点加强样机的田间试验考核,组织课题单位进行现场观摩及试验,通过现场田间试验考核交流方式,验证产品性能和目标。

    5)加强知识产权保护。

    注重技术成果专利申请和标准研究,完善信息交流制度,实现科技资源共享机制,形成上下游产品、技术协同攻关、产品平行攻关开发的模式,推进项目开发的一体化、标准化和协同模式。